正逢鳳凰颱風來襲,雨下個不停,
不能出去騎車,就來上室內課吧!
今天的題目是聰明的敗家。
緣起是因為Mobile01網站的一篇文章:
高階車種與入門車種的速度差異(上坡部分而言)
裡面探討到高檔裝備跟騎乘速度的影響,到底騎30萬的車,跟三千塊的賣場車差在哪裡?
騎上高檔車就會變成車神嗎?要怎麼升級才是最有效且省錢的感受也最直接的呢?
很難得的是,這篇討論沒有流於"腿力無敵派"的口水當中,
就像攝影版問器材被"器材無用論"、"後面那顆頭才重要"的口水淹沒一樣,
很多高手分享了寶貴的資料,讓我扎扎實實的上了一課。
經過一個晚上的爬文,得出幾點心得,跟大家分享:
第一:naughtywalker大大的回文
把騎乘單車的各項阻力來源一一說明,有興趣可以看他之前的讀書心得1跟讀書心得2,
寫的跟計算的都很詳細喔!
第二:車重影響很大嗎?
七公斤的車跟十公斤的車對於整體重量(騎士本身的體重加上車子的重量)來說差別並不大,
尤其是騎乘的時候,車子一動起來感覺不會差很多,但是在扛車的時候就差很多了。
另外一個重點是輕的車架或者配件通常代表比較高檔的意思,
在設計上或者力量損耗上當然會比相對"大而無當"的簡單零件好上許多,但是價錢也是高上一大截。
所以除非是比賽選手,不然與其盲目追求極端輕量化,不如認真的幫身體減重。
第二:阻力的來源
重力>空氣阻力->滾動阻力->傳動阻力
重力:指車重加上人的重量,如第一點所寫的,減重從整體重量去看,找可以有顯著改善的地方下手。
空氣阻力:這跟騎乘姿勢有很大的關係,公路車趴著騎的風阻肯定比登山車直挺挺的騎要少上許多,但是跟器材裝備沒啥關係。
滾動阻力:指的是車子在行進中,為了產生滾動而耗損掉的功,換個輪胎就會有很大的感覺。
傳動阻力:指的是腳踩下去到力量傳輸到輪子中間傳動系統損耗掉的動力,看完文章才知道這部分僅有3-5%,還可以忽略不計。
第三:升級的順序
以窮人高CP值的敗法來看的話:
1)外胎:把原廠的巧克力胎換成防刺胎或者光頭胎、高壓胎,馬上會有很大的改進。
不過外胎的選擇還是要依照路線調整,不要雨天用光頭胎、offroad用一般胎都是錯的。
2)輪組:好的飛輪跟棘輪可以在不出力的狀況下滑的更遠,例如上上下下起起伏伏的山路,
好的輪組可以讓你從這個頂點滑到下個頂點都不用踩。
3)大盤、曲柄、踏板、BB、飛輪:這部分是動力輸出的第一個關卡,每一次踩踏都有很明顯的感覺。
4)前變、後變、變把:首先,還是宣導一下,其實沒有"中變"這種東西,
只是以訛傳訛就出現"中變"這個東西,變速只有變把、前變跟後變這三個部分而已。
如果要騎的順,流暢的變速系統是必備的,對於騎乘速度不會有很大的影響,就那3-5%而已。
5)車架跟前叉:如果預算許可,當然是越輕越好。
但是在車架已經固定的前提下,當然是最後的升級選項,因為車架一換大概也等於換一台車了。
第四:騎名車就會變選手嗎?
這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,請看原討論串提到的"輸出瓦特數",
對於肉腳來說,什麼車架都一樣硬,因為腿力輸出遠低於使車架變形的下限。
對於勇腳來說,鋁、鋼、碳纖維、鈦或者其他貴金屬的車架,
因為腿力輸出大,車架本身的設計良窳就會很明顯突顯出來。
好的車架幾何設計可以讓力量完整傳導到輪組去,不會造成額外的形變與耗損,
但是沒有超強的腿力輸出,5000塊的車架跟50萬的車架,感覺不會差到哪裡。
第五:結論還是"腿力無敵"嗎?
其實寫到這裡,感覺好像還是跟人比較有關,跟車子的關係比較小。
廣告說:人的力量,決定車子的力量,這是對的。
又車子的等級會影響騎乘的成績,這也是對的。
只是前者適用於初學者,還不能完全發揮車子的極限的時候,勤練自己的心肺跟腿力比較重要。
當體力、肌力、耐力都有一定水準的時候,好的車子可以讓你發揮的更好更快。
打這麼多其實還是紙上談兵,不管你的車子花了多少錢,放在家裡都是無用,
騎出去提昇自己的健康跟體力跟才感受大自然的美是王道。
以上,跟大家分享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