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其實看電視的時間已經很少了,
只有週末回爸媽家才會看看重播的電影或者無聊搞笑劇。
不然就跟著姊妹看。
我妹常看的就是CSI、決戰時裝伸展臺、超級名模生死鬥、超級星光大道與超級星期天等。
可以發現其中蠻大部分是屬於競賽型節目,
我想在Web 2.0的時代,群眾互動與參與比精心製作更加重要。
所以這種節目只會更多,不會變少。
回到超級星光大道上,從一開始還沒那麼熱門時就有在關注,
到後來剩下十個挑戰者上下時,強弱其實很明顯了,歌迷也慢慢聚集。
但是看過超級名模生死鬥的緊湊節奏之後,
回頭看星光,卻有點搞笑的感覺。
舞台的營造,評審的專業沒有話說,
但是賽程安排一開始還不錯,到後來感覺很奇怪。
因為沒有意外的話楊宗緯大概是贏定了,那麼還搞啥星光幫、挑戰賽,
感覺已經脫離比賽範圍,而是一種刻意的炒作。
這點可以從後來歌迷湧入來證明,
是在比實力還是比魅力呀?不然全部上網投票就好~~
所以我一直有個問題:那為什麼還不結束這一季?
答案在各大論壇找都有。
就是有外力在控制比賽,為了達成某種目的。
結果是節目紅了,楊宗緯搞的一身腥變成犧牲者,很明顯。
假如套真心想找明日之星的話,兩個月三個月就差不多可以換一季了。
決戰時裝伸展臺跟超級名模生死鬥皆是如此,
找到一個,也開始下一輪的比賽了。
問題是東西到了台灣總是變了味,
連續劇二十集、四十集可以演完,偏偏要演到兩百集。
原本是為了找明日之星的比賽,反而像是節目在藉機拉抬準新人的聲勢。
那還要比什麼?
找職業歌手跟二線新星去演一場高潮跌起的比賽狀況劇就好啦。
整件事的離譜可以從身份證事件佐證,報名可以不用檢查年齡的唷!
到底是誰在說謊?誰再炒作?
對比之下,校園歌喉戰還比較可看一點,至少真實多了。
P.S. 假如這一切都是騙人的,節目得到收視率、楊宗緯得到曝光機會,
那誰是犧牲者呢?
有個說法很有趣,就是所有論壇跟部落格的硬碟。
因為存了一堆口水的數位檔,包含這一篇。 哈哈
1 則留言:
節目初期,就剛好轉台看到這個節目,就變成忠實觀眾,我一點也不希望2、3個月就結束啊,因為喜歡聽他們唱歌哩~~:D
張貼留言